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两会聚焦 | 春光正好,意气风发找矿去

时间:2025-03-04 11:13 来源:办公室 浏览量:

进入农历蛇年,找矿行动捷报频传,振奋人心的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青藏高原新增千万吨级铜矿资源量、三门峡盆地探获亿吨大油田、锂矿和铀矿找矿均取得重大突破等“多矿连发”。这些振奋人心的成果,为刚刚开幕的全国两会增添了喜气,也激发了广大地质工作者背起装备,趁春光正好,意气风发地走向山野、走进实验室,开启新一年火热的找矿行动。

引人瞩目的首先是各省份找矿部署行动快。春节前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在人民网发声,表示将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营造鼓励找矿氛围,推动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向社会经济效益转化。四川省围绕锂、钒、钛等28个矿种,计划2025年实现锂资源量增长10%~20%,并成立专项办公室统筹行动。其他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勘单位负责人发表谈话或撰写文章,表达对“十四五”找矿圆满收官,谋划“十五五”找矿工作的信心。在支持找矿的政策氛围中,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各路找矿队伍,结合地质背景和区域找矿规律,聚焦本地优势矿产以及新能源(锂、钴、镍、稀土)、高端制造(铜、铝、钛)和战略性领域(氦气、铟、镓)等国内紧缺程度更高的矿产,突出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和重要矿山深部“四区”,采用先进勘查技术方法,分类施策,各展所长。譬如,在金属矿找矿领域,高光谱遥感、红外光谱、无人机载平台、航空物探仪器、野外快速测试分析仪器等先进技术手段得以广泛应用,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为基础的智慧勘探,减少了找矿的人工投入,提高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找矿成功率明显提高。

利用实物地质资料“二次找矿”成为新的主战场。在地质单位的资料室、博物馆、岩心库等场所,前人遗存浩如烟海的区域地质报告、钻孔柱状图、钻探岩心、岩矿试验样品、岩矿化验成果单等大量记载矿产信息的载体,是开展“二次找矿”的宝贵资源。相关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运用新理论、新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这些年积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资料,对原始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岩心样品重新化验、重新进行元素组合、重新评价经济价值,在多个矿种都有收获。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突破并进入工程化应用,多种组分矿产得到合理利用,使原来达不到边界品位的“非矿”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将一大批“呆矿”变成“活矿”、小矿变成大矿、一矿变成多矿,成果案例屡见不鲜。例如,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通过对北方鄂尔多斯等地含煤盆地以往钻孔资料的重新解译验证,为一系列铀矿床(点)的快速发现奠定了基础。

最是一年春好处,摩拳擦掌找矿忙。找大矿、找富矿、找好矿,是当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任务。去年全国共提供勘查区块超1400个,创近十年新高,为新一年的地质找矿提供了更多空间。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下,以蛇行千里的干劲乘势而上,今年也一定是个找矿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