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

时间:2024-01-16 15:44 来源:大象新闻 浏览量:

  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

  1月15日上午,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宣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表彰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146个单位“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47名同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矿一院)榜上有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这是河南地质系统首次获得该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地矿一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实施、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地学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打造政治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

  始终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提升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和干部工作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贯彻民主集中制,多次以专题会、务虚会、座谈会等方式征求重塑性改革的意见建议,认清发展现状,明确功能定位,聚焦发展主业,顺利完成地勘单位改革重塑,建立起了富有活力的公司制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明确河南省委省政府赋予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创新实施“2+2”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奋力打造一流地勘企业。

  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近5年,承担中央及省财政地质(调))勘查项目35项,提交各类技术成果70余份。通过实施中河银多金属矿、上宫金矿深部、八宝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铁铜矿等省财政地质普查项目,新发现双大型银、铅锌矿1处、提交大型金矿和中型铁铜矿3处,为国家探获:金102.02吨、银2201.22吨、铅锌96.70万吨、铜8.3万吨。洛宁中河银多金属矿普查取得找矿重大突破,提交银2057吨、铅锌92万吨,为河南新增一处银多金属矿产地。洛宁县上宫金矿深部普查累计提交金61.4吨。河南省淇县小柏峪-柳林冶镁白云岩矿勘探项目,累计提交3种矿产均达到大型。崤山东部银多金属矿整装勘查、禹州煤田张得煤两项成果获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成果。开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技术支撑单位,在全国矿产资源调查项目中,为国家项目办提交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流程图、编制资源国情调查矿区调查报告示例被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项目办认可并予以推广。

  建院以来,累计发现各类矿产40余种,其中特大型矿床5个,大型矿床12个,其他规模矿床(点)240余处。提交地质报告2000多份,探获资源量:金1099吨、银2388.73吨、钼781.98万吨、钨160.27万吨、铅锌335.77万吨、煤164.42亿吨、铝土矿14.29亿吨、萤石矿998.66万吨、石墨431.65万吨等,其中探获的金资源量占全省的六成以上,为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

  三、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近5年,承担生态文明建设项目58项,提交各类技术成果140份。一是对接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牵头编报的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成功获批,位列“十四五”第二批山水工程全国第一名,项目总资金52亿元,获得中央财政奖补20亿元。申报的河南鹤壁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以全国第五名成功入选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5.35亿元,获得中央、省财政奖补3.2亿元。项目的实施对筑牢中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二是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积极践行“三山同治”攻坚行动部署,编制完成《洛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年)》。围绕露天矿山“三年整治行动”,开展多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治理项目。三是打好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托先行区农用地安全利用项目,创新研究出的“钝化剂+土壤改良+农艺调控”安全利用有效模式,为应用于河南小麦主载区受污染耕地修复,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熟技术和实践经验。四是服务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先后承担完成了洛阳市、三门峡市、焦作市等多个地级市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基础调查任务。面对河南7 ▪20暴雨重大地灾险情,主动履行洛阳市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单位职责,开展风险隐患点排查,承担偃师、新安2处垃圾坝稳固工程,协同洛阳市自然资源局建立起全省首个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为促进精准化防汛减灾提供了信息共享。

  四、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副中心城市”重大策略,先后向洛阳市提出“矿产资源绿色发展”“贫困山区饮水安全保障”“建成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主城区三维地质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伊洛河盆地富硒资源调查及发展推进名特优农产品”系列地学解决方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彰显了公益属性。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完成洛宁、嵩县等地217结对帮扶并如期脱贫,完成嵩县九皋山石场村等打井工程10眼和洛阳4000余亩富硒实验田建设,完成洛阳市硒资源详查,共圈出富硒农用地29.25万亩,带动当地富硒小米、岭上硒薯等特色农业发展,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双碳”目标,依托“河南省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河南省生态环境与勘查地球化学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推进实施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课题研究,通过财政、自筹科研项目支撑平台运营,探索地质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技术途径,助力低碳绿色转型。承担洛宁盆地地热资源调查项目,打破了洛宁盆地没有地热资源的学术认知,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涧口村打出的地热井孔深2000米,自喷流量达500m3/天,温度48.5℃,经初步化验分析地热水富含锶、锂、偏硅酸、偏硼酸等有益元素,是优质的医疗康养用水,为洛宁县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奠定了基础。全力打造碳中和矿山,柿树底金矿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庙岭、吉家洼金矿建成省级绿色矿山。柿树底金矿投资兴建尾矿砂充填系统,建成全省首座无尾矿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庙岭金矿发展光伏式发电项目,每年生产清洁电量80万度,既节能低碳环保,又很好地起到了隔热保温作用。

  六、推进地质科技创新。

  依托3个科技平台,围绕勘查项目开展各类科研工作,着力解决豫西地区重大地质科技问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小秦岭地区,在小秦岭地区总结提出矿田(矿带)成矿规律为“一主二辅三一致四基本”,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开展了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深部探测研究,实施了3500米深钻,创造了河南省金属矿产勘查深度之最。小秦岭地区累计探获金资源量611吨。在崤山地区,提出了浅覆盖区“斑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崤山东部中河式银铅锌多金属矿找矿预测模型,以此为指导实施的河南省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普查,探明的银、铅锌矿均达大型规模。在熊耳山地区,通过上宫金成矿带三维地质建模与找矿预测研究,实施了熊耳山矿集区2000m第一深孔,深部发现了厚大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体,构建了上宫金矿田三维模型,经勘查验证新增金金属量60余吨,累计查明金金属量145吨。在自有黄金矿山,与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矿山研究院联合开展“倾斜薄至中厚难采矿体高效开采技术及智能充填成套装备”研究,解决了倾斜薄至中厚难采矿体开采效率低、开采成本高、贫化损失大等采矿关键技术瓶颈难题。2022年12月,中国黄金协会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审,以吴爱祥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8月,该成果荣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成果类一等奖。2023年10月,王运敏院士领衔鉴定该院与中南大学联合承担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绿色无废开采技术开发及应用”科研成果为“国际领先水平”。

  七、获得多项荣誉。

  建院以来,地矿一院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65项。曾两度荣获“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两次被国务院授予“为我国黄金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百强地质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十大最具科技创新力单位”等多项荣誉。

 

作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