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头”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3-10-20 20:45 来源: 浏览量:

  10月10日至11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山水工程推进会。山水工程全称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启动山水工程试点,分三批支持实施了25个试点项目。“十四五”期间,继续支持实施山水工程,目前已支持实施27个项目。截至目前,三部门共实施六批52个山水工程项目,累计开展5000多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

  在山水工程推进会上,还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勘查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的河南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榜上有名。

c321b27f0b05dc448744667b2c0bb69f_副本.jpg

  十一假期,笔者随着一群游人前往地质遗址游玩,沿着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向前走约两公里,“黑山头”玄武岩火山地质遗迹便映入了眼帘,沿着石板铺成的阶梯直达山顶,随着高度不断变化,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黑色的火山玄武岩和流淌的淇河遥相呼应,清澈见底的景观湖像两块碧玉落在淇河和黑山之间,“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舟出游,以写我忧。”时隔数千年《诗经》描绘的美丽风景,如今又展现在鹤壁市民面前。

 873f1319706ff2ed0a8c7d8182cde810_副本.png

  伤痕累累的“黑山头”

  “黑山头”玄武岩遗址,古为翼州之地,地处鹤壁市淇滨区金山街道许沟村东,紧邻淇河,据考证这是2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火山灰堆积而成,岩石黝黑而富有光泽,故又称“黑山”。

  玄武岩是一种优质矿石,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高等众多优点,在工业、工程、园林艺术中广泛使用。上个世纪末,吸引众多企业前往挖矿开采,经过多年的资源开发,“黑山头”玄武岩矿山闭坑时,绿色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山岭变薄,整个黑山山体已经伤痕累累。

acf785355cddb0673eb44300bf9fea13_副本.jpg

  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时地面散乱着矿渣堆,边坡不稳定,露天采坑边坡有很多裂缝,最宽处达2.5米,极易造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影响和安全隐患。”

  “以前,我们来这只在远处眺望一下黑黑的山体,不敢靠近,因为这里山体经常会出现崩塌、滑坡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前来游玩的参观者说。

216e7fa3cd8a9b635ee659bbe8ca2830_副本.png

  打造“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

  “黑山头”地质遗迹保护区包含矿业遗迹文化及地质遗迹文化。“黑山头”火山玄武岩为沿深大断裂喷溢的火山熔岩堆积,具有致密块状构造、柱状节理、枕状熔岩等火山地貌特征。

  省地质局专家、项目负责李中召介绍:“这些遗迹不仅对研究火山喷发及火山熔岩冷凝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新构造运动的研究也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特别是淇河冰臼群,在古气候、古地貌演化史上具有区域对比意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2019年,河南省实施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黑山头”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就是其中工程项目之一,治理面积252亩,“黑山头”的命运由此逆转。

  鹤壁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改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宗旨,高度重视此项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作为技术服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对该处国家级地质遗迹进行保护修复勘查设计,并在施工中进行全程技术服务指导,确保了项目按时完工,实现了“黑山头”的华丽转身。

facfa05fdc1404240f33b0e5522471e0_副本.jpg

  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项目组按照“保护、修复、科普”的原则,结合“黑山头”火山遗迹的地质特点,进行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的视域分析、生态分析、历史文化分析、地质价值分析等,依据河南省南太行生态修复实施规划方案、鹤壁淇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追求“道法自然”,减少人工痕迹,突出火山资源优势,对“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环境生态治理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修复方案。

  生态景观修复方面结合《诗经》文化内涵,将《诗经》中描述的植物布局到各个功能分区,以“四季有花、四季见绿”为基本思路,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力求再现《诗经》中描写的视觉意境。

  增设景观湖,将黑山火山玄武岩治理区内两个露天采坑挖通整形,用盲沟引河水入坑,使河水在西面、南面相连,形成流动的活水。

  在道路设计方面,通过设置沿湖休闲步道,引导参观者行走路径,既能让参观者在视觉适中的位置观赏火山遗迹,又避免了参观者近距离接触火山遗迹对山体造成破坏以及保证参观者的安全。

  整个项目设计,自公园南侧入口向北依次为诗经文化展示区、火山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火山地质文化科教宣传区、富硒生态果木种植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这样的分区设置,不仅能够宣传大自然馈赠的地质遗迹财富,还能发挥资源的普世价值,吸引游人追溯源头,沿淇河游线一路向上,休闲游玩,了解地质遗迹的科普知识,彰显淇河流域人文、历史气息。

b9c2b7c0a929318a284136caabc30714_副本.jpg

  “黑山头”蜕变成科普生态园

  在项目的施工中,地质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把保护黑山火山结构、火山口剖面系统完整性置于首位,使设计与施工和谐统一,完美结合,有效保留火山口遗址、火山口剖面、玄武岩柱状节理、枕状熔岩等典型的地质遗迹。通过削坡减载、回填压脚工程和生态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对玄武岩表层球状、柱状岩石位置进行整形整治,通过清除浮石和破损岩层,将黑山火山结构完整展现出来,使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造物的神奇。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水土涵养,整体提高了区域生态安全地位和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如今,“黑山头”玄武岩矿原址已成为大自然馈赠人类的一个艺术品。采石留下的矿坑变成满湖清波;原本破碎的山体覆盖上了多种植被,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火山玄武岩地质科普长廊讲述着神秘的地学知识;环着山腰修建的休闲步道和山顶的观景台,让人们近距离一览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原始风貌……,这个曾因采石而残破不堪的矿山,如今变成青山吐绿、鱼跃虾游,虫飞燕舞,风景如画,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市民争相前往观光游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