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富矿”丝路共鸣(“一带一路”看河南)——河南地质系统打造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升级版

时间:2023-10-18 09:31 来源: 浏览量:

p31_b_副本.jpg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金矿

p36_b_副本.jpg

印度尼西亚野外地质调查

p34_b_副本.jpg

坦桑尼亚金矿矿山建成

p26_b_副本.jpg

老挝野外地质调查

利比里亚野外地质工作


  □本报记者 宋敏 本报通讯员 周强 郭淳 樊子玉

  10月15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口,一艘装载着10个集装箱共250吨金精粉的远洋货轮即将启航,驶向万里之外的中国青岛港。这批金精粉产自我省设在坦桑尼亚的ML553金矿山。

  在坦桑尼亚,我省投建的两座金矿投料试生产以来,累计销售合质金500余千克、金精粉5000余吨,合计实现收入近3亿元;目前正在开发金矿山2处、待建金矿山2处、待建石墨矿山1处。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省地勘单位及相关企业相继走出国门,从承担援外打井找水任务开始,不断开拓境外矿产资源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地质系统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先后进军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20余个国家(地区),积极服务中国企业、获取境外矿业权、探索境外矿业开发,建成了一批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经验的人才队伍,为打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境外地质“升级版”提供有益借鉴。

  境外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走在全国前列

  国庆期间,位于坦桑尼亚欣延加省姆瓦吉托里镇马黑加村的ML448-ML535金矿中央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让坚守海外的掘“金”者在万里之外也能感受祖国的温暖。

  ML448-ML535金矿日加工金矿石1200吨,是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坦桑尼亚建成投产规模最大的矿山。这是我省地质系统“走出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全省地质系统立足“双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突出主攻地区、主攻矿种,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联手中资企业、金融机构、海外商会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走在全国同行前列。

  作为境外找矿的主力军,我省广大地质工作者勇于打头阵、当先锋,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在境外累计获得矿权近200处,正在实施的探矿项目40多个、采矿项目16个,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

  “推进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合作,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全系统立足队伍结构和发展实际做出的战略抉择。”省地质局作为全省境外资源合作牵头单位,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迎军说,河南地质“走出去”工作总的来说,体现出拥有矿权多、分布区域广、找矿成果大、开发效益好等特点。

  在几内亚,探明两处世界级超大型铝土矿床,资源量总计48亿吨,促进了中国进口铝土矿供应的多样化,曾获“中国矿业国际合作最佳勘查奖”。

  在坦桑尼亚,勘查发现大中型金矿3处、提交资源量超过60吨,特大型石墨矿1处、提交资源量超过1200万吨;建设黄金矿山2处,年产能2.5吨;共获取金、镍、煤、石墨等矿种矿业权43处。

  在利比里亚,探明铁矿石5.2亿吨,品位高、质量优,为宝武集团提供了重要的境外原料基地。

  在尼日利亚,探明大型铌钽矿两处,资源量均超过1万吨,已完成工业试验和可行性论证;基本建成日处理1000立方米砂矿的试验选场,通过初步试生产打通了采选工艺流程。

  在印度尼西亚,承担格贝岛红土型镍矿勘查项目,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在老挝,圈定51个稀土矿工业矿体,与国内资源互补性强……

  “河南境外地质在全国同行中起步较早、规模较大,我们在国外有队伍、有基地,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上真抓实干,叫响‘河南地质品牌’。”省地质局境外地质工作处处长张新红说,这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

  据统计,2005年至今,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投入3亿余元,支持境外项目67个;省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近4亿元,支持境外项目94个。从分布情况看,主要位于坦桑尼亚、刚果(金)、阿尔及利亚、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智利、菲律宾、几内亚、加纳、纳米比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家。从勘查矿种看,涉及金、铜、铁、铅锌、铝土、煤炭、石墨、铌钽等十几个矿种。从找矿成果看,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2处,小型矿产地8处。从投资收益看,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5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各类境外资产超过18亿元,运回国内铝土矿4200多万吨、金精粉5000吨,为缓解国内矿产资源短缺作出了积极贡献。

  延伸服务链条

  产业多元化发展结硕果

  今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谋划、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地矿二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援坦桑尼亚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技术援助项目”开始实施。

  作为中坦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的我国首个境外地质公园技术援助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完善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配套设施,加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并有效保护地质资源。该项目的实施,探索了中国援助非洲项目的新途径,有助于更好促进中坦旅游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坦桑尼亚当地经济发展。

  “在取得重大勘查成果的同时,集团所属企业坚持资源开发、地质服务与商业贸易并举,延伸服务链条,构建多元发展格局,蹚出了一条从单一‘地质勘查’转向‘矿业开发’再向‘产业化拓展’迈进的境外发展新路。”豫地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纪云说。

  “有恒业者有恒产,有恒产者有恒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恒产”无疑是两个关键因子。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建立环维多利亚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这是河南省重点培育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被商务部列入合作区统计范围。规划建设商务办公园、化验测试园、机械设备工业园、两个金矿开发园,现已初具规模,实现了传统地勘单位由“技术服务者”向“产业引领者”的华丽转身。

  在坦桑尼亚,ML553金矿选厂如期投运试生产,但产出的金精粉能否出口,决定选矿工艺的最终方向,更关乎海外掘“金”的长远发展。在我省地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21年4月,坦桑尼亚有关部门特别批准ML553金矿出口金精粉的申请,这是坦桑尼亚首家获取金精粉出口许可的中资国有企业。

  “金精粉‘回国’意义重大,标志着我们在坦桑尼亚多年的深耕细作,迎来投资回报的新起点。”地矿二院有关负责人说,不仅缩短选矿工艺流程,不必再进行后续选冶项目建设,可节约大量投资成本,而且盘活了企业海外矿山资产,为我国增加黄金资源储备量,实现非洲金矿从地质采矿、选厂生产到销售回款的产业链全贯通。

  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机构在坦桑尼亚建设东部非洲地学研究中心,开展非洲矿产资源调查研究以及经济技术评价,服务中资企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合资,在坦桑尼亚姆万扎市建成非洲大陆最先进的岩矿测试中心,带动中东部非洲国家提升地质测试技术水平……这些可圈可点的骄人业绩,标志着中国地质队伍合作勘查达到新高度,为河南国际、洛钼集团等中资企业绘制了境外“藏宝图”,引领河南省“走出去”资源合作迈入蓄势奋进“快车道”。

  如今,我省地质系统“走出去”探、采、运、贸一体化业务逐渐步入正轨,豫地科技集团拥有所属企业境外基地19处,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几内亚分别建立了资源基地,建成实验室1个,备齐勘查测试设备70余台套,形成“主力资源配置区+后备资源拓展区+探采一体化产业基地”的战略布局。同时,该集团矿业开发人才队伍建设,从当初的“零起步”,通过多年的“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目前所属企业已形成百余人的涉外人才团队,涉及地质、采矿、选矿、测量、机电、外语、法律、商务和仓储管理等专业。

  “在做好自有矿权勘查、开发的同时,为降低发展风险,我们正全面拓展技术服务市场,将产业向物流、贸易、矿产品深加工领域逐步延伸,打造境外矿产品中上游供应链体系,变单一经济为多链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地矿二院总经理刘加灿说。

  抢抓发展机遇

  做大我省境外资源板块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今年7月28日至8月6日,省地质局代表团一行赴非洲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几内亚三国,就当地矿产分布、矿业政策、投资环境、中资企业经营发展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我国部分关键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深化国际矿业合作,对于提高我国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省地质局调研组认为,和国内相比,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等特点,建议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务实举措推动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更大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稳定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

  务实推进境外资源合作,既能带动他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又能帮助我省消化产能、保障资源安全,是一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好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我省地质系统在境外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能力、积累了经验,有信心、有决心实现更大作为。

  “在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外向型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有必要整合国内相关力量,由各行业、各单位‘分兵作战’,逐步过渡到‘强强联合、借船出海’的‘走出去’工作新模式,凝聚‘走出去’合力。”省地质局有关负责人说。为推动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轮驱动、多边合作的境外资源合作机制,业内有关专家建议:

  一是加强对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高层推动,提升项目层次。从省政府层面,继续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的对接,争取重点项目和资金支持,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共同推动争取纳入国家间合作框架,提升项目层次和影响力。

  二是建设国际矿业产能需求信息服务平台。为填补我省缺少境外矿业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的空白,建议协调商务、地质勘查等有关部门,依托在非洲已具备的软件、硬件资源,建设“河南省境外矿产资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我省企业对接国际矿业市场的快捷平台。

  三是继续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金银贵金属和铁矿、铝土矿、石墨、铌钽、镍、稀土矿等战略矿种为重点,巩固和拓展坦桑尼亚、几内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印尼、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等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广阔、已有成果可靠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工作布局,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国家形象,做大我省境外资源合作板块。

  四是鼓励地质单位和矿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联合重组,拉长境外资源合作产业链。发挥地质勘查单位引领和矿山企业主体作用,勘查、开发、加工、转化并举,运用国际商业勘查开发规则,通过并购方式获取境外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加工权,培育规模型矿业企业,为加快境外“资源河南”建设作出应有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除了始终坚持地质行业的“三光荣”优良传统和“四特别”奉献精神,我省地勘单位在几内亚探索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精神,在坦桑尼亚探索“务实开拓”精神——即做别人没想到、想到不敢干、想干干不了的事情,这也成为河南地质队伍乃至中国地勘单位“走出去”创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

  我省境外地质项目在全力开展矿山建设的同时,还与当地政府进行深度合作,给予当地多方面的民生帮扶。比如为解决当地居民出行难问题,动用大量机械设备,短时间内修建一条居民出行公路;矿山不仅为当地学校捐赠建设了教室,还送去基建材料和课桌椅等,并捐赠足球、足球服和足球门等体育设施;当地居民旱季吃水困难,项目部派专人为矿区附近居民选址建造水井,安置脚踩取水器等。一系列帮扶活动,获得了当地民众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彰显了大国担当,也让我省地勘单位的海外矿业开发步伐更稳更实。

  “我们将锚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发挥优势,整合力量,坚定不移‘走出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河南地质贡献。”石迎军说。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