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战贺兰 ——空间信息院贺兰山物探项目施工纪实
“韩工,看,远处连绵不绝的是不是贺兰山?”
“是啊,小周。看,多么的雄壮巍峨。900年前,这里曾有岳将军‘踏破贺兰山缺’气盖山河的凌云壮志,今日它将见证你我逆行而上为客户排忧解难的斗志昂扬!哈哈……”
使命如山,疫情之下闯塞北
11月中旬,正值郑州疫情肆虐,宁夏某煤矿在井下钻探过程中出现出水现象。接到求助电话后,空间信息院立即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开展研讨会,对原资料进行分析研判,为协助矿方弄清地下水来源,决定对出水区域进行电磁法勘探。会后立即安排物探专业电磁法分院两名技术专家整理好设备,打点行装奔赴宁夏石嘴山市。
根据宁夏自治区疫情防控要求,外来人员需要闭环转运至石嘴山市集中隔离7天,11月16日20点到达银川,等待转运到达隔离点已是次日凌晨3点。隔离期间,多次通过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与甲方商讨具体实施细节,从推倒到再设计,经过20余轮的不厌其烦的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初心如炬,淬火成钢战贺兰
从隔离点解除隔离后,他们立刻打车奔赴现场,被告知煤矿所在街道要求再进行3天居家观察。在此期间与矿方就施工方案进行了最后沟通、确认,并对设备进行了检查、维护,做好最后的施工准备。
11月28日,终于解除隔离,当即决定进山。恰逢今年第一次寒潮来袭,29日石嘴山市区最高气温仅-10℃,低温更是低至-20℃,白芨沟煤矿所在的贺兰山里更是滴水成冰。为了尽快帮助矿方解决问题,施工人员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带着全身防护设备开始施工。
寒风刺骨,嘶吼不止,口罩里的哈气沿着口罩缝隙呼出时让眉毛瞬间就挂上了晶莹剔透的冰霜,操作仪器人员的手指更是冻得无法伸直,睫毛上不断晃动的冰珠模糊了他们的视线,在矿方人员的协助下,首日艰难完成预定计划。
次日,刺骨的寒风更是直接让仪器趴窝,排查后推测应该是屏幕中的水汽遇冷急冻成冰,导致触摸屏失效,这可怎么办?新购置的电磁法设备,总不能用火烤吧?
“韩工,我用大衣给它焐上试试,大衣里现在有温度。”小周提议。紧接着,二话不说脱下了大衣,把设备严严实实的包成了一个“粽子”。
山里气温极低,为了防止体温过低,两人只能轮流着脱衣暖设备。同时,用哆嗦的双手摩擦生热后焐到设备电子屏,让屏幕里的电子元件赶快解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化冰行动”,仪器终于恢复了正常。布满冰霜的“白头翁”们相互对望一眼,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征途如虹,扬帆起航再出发
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预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经过对比之前的勘探数据,与矿方不断交换意见,最终确定了出水来源及成因,为甲方下一步开展工作明确了方向。
矿方生产科负责人激动的说,“河南空间信息院是我们接触的物探单位里对我们的需求响应最快、服务最好的队伍。”
空间信息院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耕西北市场,依托山西、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市场办事处,通过河南援疆、测绘援疆、干部援疆等有效途径,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作为,在能源勘探、深地探测、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领域作出了一定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保能源资源安全”,为我们新时期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大地质”意识,立足传统物探专业优势,聚焦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等民生地质领域,织密服务网,延伸服务链,奋力谱写河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作者:空间信息院 付向科 周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