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印发2022年“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方案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为开展好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22年全省“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以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为重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贡献力量。
二、活动主题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三、重点宣传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二)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精神;
(三)深入宣传宪法,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四)宣传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五)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时间安排
12月4日-10日,为期一周。
五、工作安排
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主题活动
1.组织开展宪法进农村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2.组织开展宪法进社区主题活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牵头单位:省民政厅
3.组织开展宪法进校园主题活动,培育青少年学生宪法意识、国家意识、规则意识。
牵头单位:省教育厅
4.组织开展宪法进机关主题活动,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牵头单位:省直机关工委
5.组织开展宪法进企业主题活动,推进企业合规建设。
牵头单位:省政府国资委 省工商联 省总工会
6.组织开展宪法进网络主题活动,促进宪法精神的网络传播。
牵头单位:省委网信办 省广播电视局
7.组织开展宪法进家庭主题活动,推动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进人民群众。
牵头单位:省妇联
(二)专项活动
1.开展黄河保护法宣传,命名第二批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以“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契机,加强南水北调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在焦作建设河南南水北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3.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展馆被命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契机,在“学习强国”平台开设“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训专栏,加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宣传,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4.开通宪法主题手机宣传彩铃,点对点宣传宪法。
5.开通“宪法号”地铁专列,进行沉浸式宣传,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6.在郑州地铁重要站点,设置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灯箱。
7.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评选,优秀作品在全省主流媒体展播。
8.开展首届“全省普法与依法治理十大精品案例”评选。
六、宣传报道
(一)请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等媒体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刊发评论员文章,推出学习宣传相关报道。
(二)请省广播电视台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围绕学习宣传宪法制作播出专题节目,报道全省开展学习宣传情况,播放公益广告。
(三)请省网信办组织省内各大互联网平台,推送各地学习宣传活动情况。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策划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宪法的热潮。
(二)落实普法责任,汇聚工作合力。把开展“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作为推动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机关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面向群众,延伸普法触角。积极发挥我省“十字形”法治文化带优势,推动宪法宣传向基层延伸,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让宪法宣传“热”在基层,“融”入生活。
(四)加强新媒体普法,提高活动实效。加强新媒体技术运用,充分发挥“智慧普法”优势,不断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到达率,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
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
作者: